• 大爱无疆
  • 舞动青春
  • 崇一精神
  • 崇一教育
  • 执中亭
  • 大一之道 精一执中
栏目导航
策划搜索
联系我们
  • 网址域名:http://www.xxztwh.com
  • 电子邮件:372261661@qq.com
  • 联系电话:13896032299
  • 联系地址:重庆市双碑功能坡22号 邮编:400032

  • 首页策划中心◇行为  
     
    双中课堂行为策划
    来源:序根 点击数:8877次 更新时间:2018/12/4 13:07:44
     

    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尽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一、“尽性课堂”的界定

    “尽性课堂”就是以“目标导学、目标导做、目标导思”为教学原则,以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为基本要求,以充分发挥师生天性、提升师生生命质量为最终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尽性”语出《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指天下最真诚(即能够体察天地德行、遵循客观规律、彻悟人类智慧)的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进而发挥他人和万物的天性。“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是学校实施有效教育活动的主阵地。

    “尽性课堂”是“至诚文化教育”的核心支撑,是以学校“诚尽其性”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秉承儒家“博学(学)、笃行(做)、善悟(思)”的修诚之途,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三维目标为主线,坚持“目标导学、目标导做、目标导思” 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获取完备的知识结构、敏求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思想素养,逐步提高诚的境界,进而渐次的发挥师生天性、提升师生生命质量。

    二、问题的背景

    1、深化诚文化教育研究的需要

    2008年学校提出主题文化教育——“至诚文化教育实践研究”课题并成功申报为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做好一个课题就是办好一所学校”的思想引领下,以“行政科研一体化制度”为保证,全力推进以“诚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学校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于2010年学校被评为沙坪坝区首批特色学校,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普遍认同。“尽性课堂”是“至诚文化教育”的支撑性子课题,贯彻的是学校“诚尽其性”的教育思想,即以课堂为主渠道,通过博学(学)、笃行(做)、善悟(思)的基本路径不断提升“诚”的境界,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天性与潜能,逐步提升师生生命质量。因此,开展“尽性课堂”实践研究有利于推进学校至诚文化教育的深化发展。

    2、落实课程改革精神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具体目标中,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等”。目前我校课堂普遍存在“课堂结构松散、目标意识不强、重知识不重能力、重讲授不重调动、课堂气氛沉闷、课堂学习评价缺位”等诸多问题。“尽性课堂”正是根据课改精神和学校实际提出来的,它以改善传统课堂中教与学的方式为着力点,坚持“目标导学、目标导做、目标导思”的教学原则,以充分发挥人的天性与潜能为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尽性课堂”是落实课改精神和改变学校教学现状的有效载体。

    、理论依据

    1、“诚尽其性”的教育思想

    “诚尽其性”语出《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也。”指天下最真诚(即能够体察天地德行、遵循客观规律、彻悟人类智慧)的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进而发挥他人和万物的天性。

    这一思想昭示着:教育应当遵循客观规律(即“人之性”和“物之性”),正确处理人的身与心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关系,使人在纷繁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得到最充分、最自由、最全面的发展。因此,“尽性课堂”充满了“人文化成”(《易经》:“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精神,体现着“关照生命、尊重个性、生态伦理和实践创新”等教育价值,涵盖了“自主、合作、探究”等教育实践原则和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的精神特质,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时代特征。

    2、目标教学理论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而“教学所期望的学生变化,便是教育目标”。因而,“教学计划和评价的第一步是清楚无误、毫不含糊地表示教育目标”。因此,进行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首要工作。“尽性课堂”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三维目标为主线,坚持“目标导学、目标导做、目标导思” 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获取完备的知识结构、敏求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思想素养,逐步提高诚的境界,进而渐次的发挥师生天性、提升师生生命质量。因此,目标教学理论对“尽性课堂”研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3、新课程相关理论

      课程改革的“直接理论基础”是课程与教学论层面的理论基础,它是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基础上,综合多学科理论以及“现代西方新理论”如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实用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等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教育方针;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后现代主义强调课程的生成性,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杜威实用主义主张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使我们突破了长期以来只重文理智力的狭小天地,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所有这一切,无不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合理内核,都是人类优秀的研究成果,这些理论无疑对我们实施“尽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五、研究目的

    1、形成“尽性课堂”应用性理论体系。

    2、形成“尽性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模式。

    3、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师生课堂生命质量。

    六、研究内容

    1、应用性理论体系研究

    在充分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系统学习,对“现代西方新理论”进行解读、批判、改造、借鉴,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进行思考与梳理,对“尽性课堂”的内涵、特质、价值观、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活动观等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建构起“尽性课堂”的应用性理论体系,进一步指导和推进课题研究。

    2、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在学校“诚尽其性”的教育思想和课程改革精神指导下,立足沙区教学文化传统和学校实际,在探索与实践中逐步形成科学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尽性课堂”教学模式。

    3、教研工作模式研究

    围绕“尽性课堂”教学模式的任务和目标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总结提炼出具有学校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研工作模式。

    4、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在认真总结、梳理学校现行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能够推进“尽性课堂”实施的目标管理模式(如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操作流程、队伍建设、评价激励等),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管理效能。

    五、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目前尚没有检索到与“‘尽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相同的课题。“尽性课堂”是我校独有的提法,本课题立足于学校文化、沙区目标教学传统和课改精神,以“诚尽其性”为课题的核心理念,秉承儒家“博学、笃行、善悟”修诚原则,并将该原则演化为“目标导学、目标导做、目标导思”的课堂教学实践原则,研究内容涉及“尽性课题”的应用性理论、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研究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研究目的意在建立切合本校实际的“尽性课堂”的完整实践体系,培养目标旨在充分发挥人的天性与潜能,最大限度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是我校支撑性课题——“诚文化教育”研究的深化和发展。因此,我校提出“‘尽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具有较强的开拓性和创新性。

    六、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改造传统教学模式,构建“诚尽其性”教学实践体系,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同时,通过研究与实施,有利于教师达到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我校教师进行“诚文化教育”的理性认识与实践能力,“固化”“诚尽其性”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而且本课题研究的“尽性课堂”实践模式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理论价值:通过课题研究,将努力建构起“尽性课堂”的应用性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模式体系,能丰富和发展当前中学课程改革的理论和操作模式。本课题实施将为课程改革理论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七、研究假设

    通过学校至诚文化教育,学校以“诚尽其性”的教育思想、高中新课改精神为指导,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最大限度满足师生发展的需求,创新教研模式、教学管理体系,促进学校提高教学管理科学化水平。

    八、拟创新点

    1. 学校文化主题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创新,逐步形成体现学校文化主题的课堂文化。

    2. 教学管理体系的创新,优化教学评价,促进师生的发展。

    九、研究思路

    以本校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研究小组与教育行政的合作伙伴关系;运用行动研究等方法,对学校师生队伍、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管理体系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将涉及教育行政的研究成果形成对策建议。

    十、技术路线

    梳理问题——提出假设——文献检索——建构工具——实践探索——对策建议——推广实验。

    十一、研究的原则、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的原则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铺陈,重点推进;积极实践,大胆创新;更新观念,科研先行。

    (二)实验的对象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将初一和高一年级作为实验年级,与初二和高二进行对比实验。

    第三、将初一一个班和高一两个班作为实验班级进行班级对比实验。

    (三)研究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基本研究方式,结合文献法进行理论研究,边研边改,逐步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参与“尽性课堂”研究的主体。调查现行课堂教学的现状,据此提出对策,以相关班级、教师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具体分为:

    1、理论研究:即构建理论体系,设计和研究应用性、操作性理论,并针对实践中的问题,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作出应用性理论说明,指导和推进实践。成员由学校教科室、书记校长室、实验教师以及聘请进修学院等有关专家协同研究。

    2、实验研究:选择若干班级作规范的“尽性课堂”实验班,进行整体、系统,超前性研究。成立专门的实验研究小组,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3、行动研究:让一部分教师,根据自己工作的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结合工作,提出课题进行研究。学校每两月组织一次交流讨论,并请有关专家具体指导。

    4、经验总结:即要求每一个教师根据实验方案的思想和要求,结合自己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经验总结,作为工作常规。

    通过协调,力求使各层面的研究相互协动。每年召开“尽性课堂”研讨会和成果展示活动,不断推出教师的研究成果和展示学校形象。

    十二、研究的步骤及子课题

    (一)研究的进度

    本课题第一轮研究周期为三年:20109——201210

    第一阶段20109─20112  准备性阶段

    进行现状分析和师生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拟定研究题目、确定研究对象、设计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组、培训试验人员、制定实施计划、落实子课题研究人员和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20112─20127  全面实施阶段

    从本校实际出发制订每学期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根据实施状况开展专题研究与交流、及时反馈实验中的信息、研究问题、增添改进措施、收集实验资料。

    第三阶段 20129─201210  提高总结阶段

    作好检测、总结,写出实验报告、实验工作报告,准备好资料,组织子课题评审,作好总课题的总结,写出研究报告和专题研究报告,出论文集,请课题主管部门组织评审。

    具体由课题组制订每学期实施计划。

    (二)子课题的设计  

    1、“尽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尽性课堂”教研模式研究

    3、“尽性课堂”管理模式研究

    4、“尽性课堂”应用性理论研究

    十三、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汇编支撑课题研究的各种理论资料。

    2、形成课题的总体方案、实施方案及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开题报告。

    3、形成对现状调查的基础性分析报告。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初步形成我校“尽性课堂”的应用性理论体系及论文集。

    2、初步形成我校 “尽性课堂”实践体系报告。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整理和编辑“尽性课堂”研究的科研论文集、优秀课例集、录像带、光碟等课题研究成果。

    2、形成“尽性课堂”课题第一轮研究的“科研报告”。

    十四、研究的保证措施

    (一)建立“尽性课堂”研究队伍

    1.专家组:重庆市教科院、沙区进修学院校、西南大学的部分专家。

    2、领导组:

      长:李强  

      员: 胡永强  陈少娟 阳略

    3.课题组:

        长:邹盛银  校长 中学高级教师

    副 组 长:伍天明  副校长   中学高级教师

    曾维明  副校长   中学高级教师

        副校长   中学二级教师

    主研人员:焦久利 教导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范红英 科研主任、中学一级教师

      炯 招办主任、中学一级教师

      建 德育主任、中学一级教师

    实验教师: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及其它实验年级行动研究的教师。

    4.资料组:张骥、陈晞等。

      (二)建立课题研究责任制()

      (三)落实必要投入。

    为了推动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学校将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保障实验期间开展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所需的资金。同时,要加大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为开展“尽性课堂”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中国智慧之学 下一篇:双中主题科研策划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提示: 请文明参与讨论,如有疑问,请参看与我联系或留言,有言必回,禁止漫骂攻击,谢谢!
      友情链接
    华龙网重庆市双碑中学校重庆市沙坪坝区汇育学校学校主题文化学校主题文化学校主题文化学校主题文化学校主题文化学校主题文化
    网站首页 |文化策划 |策划案例 |策划留言 |策划资源 |策划聘用 |联系我们 |文化论坛 |
    Powered By 至诚文化 V 3.2.0 站点统计 2011-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5002457号-1
    邮件:372261661@qq.com 电话:13896032299  地址:重庆市双碑功能坡22号 邮编:400032